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教学/ 训练试题

训练试题

宜宾市一中2013级高三上期第11周历史训练题

来源:本站原创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3日

宜宾市一中高2013级第十一周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24.现代文字学研究成果表明,古代宗族中居尊长地位者“父”,与古代官吏之通称的“尹”字字形极近,而尹合于“口以发号”,则为“君”。该研究成果反映出

A.很多象形汉字具有相通的字意      B.中国古代政治家国同构的特点

C.父、尹、君体现专制下的尊卑等级  D.中国古代社会由血缘关系构成

25.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26.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央巡视组巡视地方工

作已全面展开(见右图)。下列古代官职与其职能相似的是

A.秦御史大夫           B.西汉刺史    

C.宋三司使             D.清军机大臣          

27.隋唐门下诏敕行达尚书省,须先经都省长官审阅,若发现差错,可以“不奉诏”,甚至“封还诏书”,但一般都是奉敕力行。诏敕经都省审阅后再颁部司“详定”,各部司要根据具体政务行政法规,核实其可行性,并闻奏于上。由此可推断门下都省的职能是

A.辅助决策         B.监督审判           C.行政执行            D.旨意传达

28.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第三、四等级的公民终日为工作、糊口而奔波忙碌,无暇参加正常的政治生活,至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雅典为马其顿征服。材料折射出

A.民主政治须有物质基础作保证            B. 雅典公民集体意识丧失 

C. 雅典民主政治的程序繁琐               D.战争破坏了雅典等级制

29.1500年前后出现的变化难以让人忽略:欧洲大陆外,不安分的欧洲人发现了新大陆,对外扩张和贸易迅速膨胀;欧洲大陆内,财产和收入进行全面的重新分配,信仰改革和人文主义思潮蔓延。这两种现象

A.源自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B.彼此对立,相互制约   

C.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                  D.互为因果,相互推动

30.从1600年到1800年,英格兰的人口从411万上升到866万,增长了210%,但农业人口却从总人口中的70%下降到36.25%。从1700年到1800年间,英格兰农业人口的总数基本没有变化,单位面积的劳动力投入降低了5%,但农业产量却翻了1倍多。这隐含的信息是英格兰

A.圈地运动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B.农业生产发展助推工业进步

C.有近34%的人口流向北美和亚非           D. 人口增长动力源自工业发展

31.“法国人对巴黎公社也有自豪感,因为那个时代愚蠢的第二帝国和愚蠢的对普鲁士战争,与巴黎市民的挺身而出形成鲜明的对比。今天巴黎公社社员墙边的鲜花,不是中国人、古巴人、朝鲜人放的,是法国人放的。”法国人如此看待巴黎公社主要是基于其

A.推翻了第二帝国的统治  B.革命精神     C.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D.民族血性

32.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不正确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的是

A.万民法部分继承了公民法的内容        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C.公民法涉及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33.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著名的货币数量方程式,即“PT=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的商品总量、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在TV比较稳定时,该方程式能够用以解释

A.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              B.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C.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D.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衰落

34.钱乘旦的《英国通史》载: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材料中合适的政治环境主要指当时英国

A.王权受到一定限制                 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工业资产阶级控制议会

35.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A.伽利略         B.牛顿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材料解析题(48分)

40.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95年之前,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在中国最早提出宪法问题的是郑观应,1895年,他将“开国会,定宪法”作为救国的主要方略提出。伴随着维新变法的开展,康有为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君主立宪的思想于此初步形成,但因戊戌政变而暂时中止。

20世纪初,宪政思想的传播一改戊戌政变后的低迷状态,骤然风行鼓荡,尤其是1905年立宪的日本击败专制的俄国后,不但士绅及报刊大力鼓吹,清廷大员魏光焘、岑春煊、端方、孙宝琦等人顺时而动,纷纷上奏立宪。8位总督中有5位奏请立宪,军机大臣则获满汉军机中地位最显要的奕劻、瞿鸿机的赞同。宪政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思潮之一。

                 ——摘编自郭卫东《倾覆与再建: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20世纪初宪政思想再度盛行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宪政运动的典型事件(3分),分析清末宪政运动有何特点。(10分)

 

 

 

41.(12分)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剑桥晚清史》

 

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要求:重点解读一个观点,观点明确,史实全面准确)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魏国成为战国时期新兴国家,国土位于中原腹地,东临齐国,西面秦国,南与楚国为邻,北面为赵国,地缘居于劣势。李悝曾任过中山相和上地守,毗邻秦国的西北边境,多次率军与秦交战,经历了数年地方军政磨砺,提出变法的思想,切中魏国时弊,得到魏文侯的赏识,全面推行变法。 = 1 \* GB3 废除世袭制度,取消旧贵族的世袭俸禄,招募贤才,据能力选拔官吏; = 2 \* GB3 废除井田制,鼓励垦荒,允许土地私有买卖;实行“尽地利之教”,测评土地,估算产量,制定新的税收政策,提高农民积极性; = 3 \* GB3 实行法治,汇集各国刑典,颁行《法经》,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固定封建法权; = 4 \* GB3 改革军事制度,考核士兵,奖励优秀者,按照不同士兵的特点,进行编排,建立“武卒”制,魏军拥有强大战斗力。李悝变法是战国时期第一次成功的变法,引发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当时中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商鞅变法、吴起变法,无不受到李悝变法的影响。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悝改革成功的历史原因(8分)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悝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7分)

 

 

 

参考答案

24——35 BCBAA   DBDDC   BB

40.(1)《辛丑条约》签订后,统治危机的空前加深;清朝统治集团部分成员的鼓吹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浪潮的蓬勃兴起;日俄战争的刺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每点3分,412分)

(2)典型事件:戊戌变法(笃信仿照外国君主立宪模式以改造中国政体的立宪派)、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为了免除覆灭下场而被迫宣布着手筹备宪政的清朝当权派)、辛亥革命(以推翻清王朝为纲领的革命派)(3分)

特点:从无到有,范围渐广,朝野提倡,参与阶层较为广泛;从思想潮流到政治实践,历经曲折反复;将宪政民主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意图挽救危亡;与政治改良相结合,但最终因革命而夭折。(13分,25分,3点分,410分)

 

41.(12分)

1)观点一:认为西方国家和俄国是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主要根源。

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扩大经济侵略,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10分)

评:该观点是民族主义角度(或民族危机、侵略与反侵略、革命史观),但忽视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内部原因。

2)观点二:列强侵略中国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既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10分)

评:该观点是全球化角度(2分)。(或近代化角度或文明融合角度也可得分)但不应美化侵略,殖民有功。

42.(15分) (1)顺应战国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出现,地主阶级力量壮大的趋势;(2分)

魏处四战之地,需要以改革壮大实力,以攻为守,维护国家安全;(2分)

在春秋社会变革的基础上,魏国进一步废除旧制度、确立新制度;(2分)

李悝治政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得到魏文侯的赏识、支持(2分)。

(2)魏国在政治经济上废除旧制度、确立新制度,使魏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2分)

引发了战国时期全国性的变法运动,推动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2分)

标志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转折,古代中国由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