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教学/ 训练试题

训练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2014级2015——2016学年下期第15周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周训练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2014级2015——2016学年下期第15周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周训练试题

来源:宜宾市一中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04日

高二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11课检测题  双向细目表

       命制人:陈绍明              审核人:刘涛

题序

考点及具体知识点

分值

设计难

度系数

能力阶层

一级

二级

了解

理解

(掌握)

综合

应用

单项选择题

1

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3

0.8

 

 

2

会意识的反作用

3

0.7

 

 

3

会存

3

0.8

 

 

4

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3

0.7

 

 

5

革的原因

3

0.6

 

 

6

实质

3

0.7

 

 

7

物发展的过程

3

0.8

 

 

8

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3

0.7

 

 

9

物发展的趋势

3

0.6

 

 

10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3

0.6

 

 

11

民群是历史的创造者

3

0.7

 

 

12

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3

0.8

 

 

13

持群众观点

3

0.7

 

 

14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

0.8

 

 

15

握社会发展的规律

3

0.7

 

 

16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

0.7

 

 

17

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

0.7

 

 

18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

0.8

 

 

19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

3

0.7

 

 

20

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

3

0.8

 

 

非选择

2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20

0.8

 

 

22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主体观

20

0.7

 

 

 

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检测题

                    命制人:莫晓燕      审核人:刘涛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20小题,共计60分

1.在外闯荡的进城务工人员眼界逐渐开阔,需求自然增加,在城市的相对落差变得明显,幸福感降低;而农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量的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务农农民的幸福感自然不断增强,“一增一减之间,折射出中国社会特殊的时代变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人的认识水平不同,会有多种不同的认识        ④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近年来,山东省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专家学者深入乡村开设儒学讲堂,让儒学走进生活、走进群众,有力推动了乡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材料体现了(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社会意识不依赖于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D.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

3201477日,首都各界隆重集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习近平在会上强调,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这表明( )

①社会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要尊重社会历史,做到安于社会历史现状

③要坚持从社会历史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要坚持解放思想,做到与时俱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做到改革不停顿。”回答46题。

4.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这是因为( )

①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调整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改革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③生产关系变化是引起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变革的根本原因

④社会发展只能在社会基本矛盾不断解决中实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的自由平等。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因为 (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C.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D.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6.我国的改革开放,主要内容就是变革生产关系。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国营企业一统天下到合营、三资、私营企业遍地开花,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这些事实表明( )

A.我国的生产关系是由党和国家的政策决定的   B.人类社会是按照人的愿望变化发展的

C.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7.在经历了351 000多次反反复复的失败后,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2014“感动中国人物”湖南农民沈昌健父子成功研制出具有茎秆粗、分支多、籽多饱满、抗病虫害能力强等优势的超级杂交油菜。这体现的哲理有( )

①有量变就会有质变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每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有评论认为,今天的互联网,不缺“愤青”,缺的是建设性批评和参与性人格,缺的是推己及人的公共理性。对此,我们应( )

①肯定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②增强矛盾斗争性排除同一性

③坚持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④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我国经过阶段性发展到当前阶段,在改革方面中央越来越强调要有前瞻性规划。过去是走一步看一步,现在要总体设计,能够从一个更长远的目标去着眼。强调要有前瞻性规划的哲学依据是( )

A.意识都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

C.发展总是前进的上升的物质运动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10.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荣辱倒错,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C.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错误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11.我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制度,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体现了 ( )

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D.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1220148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一年多来,国务院已经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一系列简政放权的举措持续发力,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这表明(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C.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D.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13、“蹲点”、“一线”、“民情”,这些特色鲜明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新开设的栏目中。自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这一活动的开展及其积极效果表明(   )

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②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④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从学雷锋的活动中可以看出

A.社会意识在当代具有直接现实性            B.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C.社会意识的变化折射社会存在的变化        D.社会意识决定着人们的行动

1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胡锦涛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判断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B.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C.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7、“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的花朵与果实。”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A.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任何个人的成果都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活动  D.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8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法国在哲学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发达的英国。这表明( )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可能同步

19、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公安部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即将在明年1月实施。驾驶新规对严重危害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大幅加大惩处力度,多种行为将一次记满12分。这次驾驶新规修订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C.政治制度决定制定法规实践的变化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智能能源网”是由我国著名能源专家武建东提出来的新概念,这是国际上首次对智能能源网作出的定义,它标志着人类从电力智能化到能源体系智能化的更高端认识。据此回答题。

20、武建东第一次提出并定义了“智能能源网”的概念,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   )

A.是一种创新的思想意识,将决定着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

B.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

C.是从探索世界规律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的

D.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二、非题: 2道题,共计40分

21、面对低效照明电光源存在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的严峻形势,中国1996年启动绿色照明工程。实施之初照明节电产品存在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通过多年不懈努力,高效照明产品的普及应用,推动了全社会照明节电意识的普遍提高。2011年11月1日中国发布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决定从2012年10月1日起,按功率大小分五个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采用高效照明产品替代白炽灯,将有利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请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启动绿色照明工程、逐步淘汰白炽灯的必要性。(12分)

 

 

 

22、材料一:习近平指出:“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政治问题,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材料二:某市政府法制办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先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征集意见和建议,后召开座谈会,请市民代表对条例的草案发表意见和看法。

材料三:某市区党组织着力实施民生工程,创建街道社区党建的立体运行体系,通过“分类设岗定责”、“民情日记”等形式,帮助3000余名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解决了1700余件社情民意问题。

上述材料分析党和政府是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主体观的。(28分)

 

 

 

 

答案

1——5  AACBB            6——10 DCDDB  

11——15 DBDCB           16——20 ACCBB

21、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面对低效照明电光源存在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的严峻形势,要求我国启动绿色照明工程,节能减排。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绿色照明工程属于正确的社会意识,有利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22、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主体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

①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材料一中习近平强调党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体现了这点。

②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材料二中通过各种渠道征集各种意见,体现群众路线。

③ 坚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材料三中实施民生工程,帮助再就业体现维护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