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2014级2015——2016学年下期第17周政治《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2014级2015——2016学年下期第17周政治《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来源:宜宾市一中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9日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解读和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并理解人民群众的含义,理解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教学难点:人民群众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读、讲、练相结合教学法、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

四、教学媒体的设计与选择:本教学设计运用了相对基础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件教学教学。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来源:Z§xx§k.Com]

六:教学总体设计思路:《社会历史的主体》这一哲学框题的内容理论性强,内容较枯燥。高中新课程要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本课主要以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建设;名著、名曲;改革开放中农民的三大创造;抗震救灾为主要的教学案例,全面贯彻到教学过程中。贴近实际,学生较为熟悉,易被学生接受,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师: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猜猜看是什么歌曲?

活动设计:考一考到底是谁推动着历史的潮流?

设计意图:本课理论性强,内容枯燥,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导入很难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因此,从学生非常熟悉的儋州特色文化调声入手,能够在课堂初始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充分讨论了《滚滚长江东逝水》两个问题后,教师在学生探讨中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观点,从而使导入新课水到渠成。

[讲授新课][来源:&&Z&X&X&K]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教材中的专家点评概述了人民群众的含义、范围以及我国现阶段的人民群众的范围。(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这个概念是个难点,教师主要以讲授为主。

师:对于这个概念我们要从几方面来理解。

第一,人民群众通常是指在历史上未留下姓名,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未打下明显的个人意志印记的人们,这主要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

第二,对人民群众的界定。它有着量的规定性,也有着质的规定性。

量的规定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

质的规定性: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包括一切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第三,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即它所包含的内容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所以对于人民群众的具体含义要做历史的分析。判断一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是否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其根据是它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时期中是否对社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如在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由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农民和无产阶级组成的第三等级,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他们共同反抗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求得社会的进步。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群众这个范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第四,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范畴的内容随历史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不管历史的情况如何变化,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从事精神生产的知识分子,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的稳定部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首先是劳动人民创造历史。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和劳动群众这两个概念在范围上是有区别的。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在社会中直接参加生产的劳动者,他们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人民群众范围更广泛,是对社会的发展起进步作用的人们的总称。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当中,劳动群众依旧是主体,它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共同构成了人民群众这个大的历史范畴。

学生活动:探究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两种观点

使学生更深入体会人民群众作为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师: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粗读课文,学生回答)

让学生先举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关于吃、穿、住、用、行等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例子。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西气东输、三峡工程、中国企业500方面的图片,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人要想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而生产物质维持自身生存的只有劳动群众。

 1)劳动群众生产实践的重要性。

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师:学生看课本93页探究,完成相应题目。

多媒体展示:文学、农业科学、艺术等相关的产生过程

师:它们都是是劳动群众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直接产生的,由此可

1)劳动群众可以直接创造精神财富。

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的成果凝结着人们的某种智慧,因此,这些物质成果也是一种精神财富。以上事例都是劳动群众在实际的物质生产和劳作中创造出来的。

2)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

先组织学生探讨,主要是说明道理

教师总结:任何一个人,要从事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活动,就必须获得一定物质生活资料,同时还要具备仪器设备等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物质手段。这种物质生活条件和物质手段都是劳动人民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提供的。就好比如果劳动群众食不果腹,庄稼绝收,劳动的时候还会想到要唱歌来助兴吗?苏东坡被贬到海南,如果没有海南人民提供的物质资料,相比他也很难维持生存,更别谈创造诗词了。[来源:,,]

3)人民群众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教师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构成了人类精神财富的原料或半成品,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们的创造活动,就是对群众分散的零碎的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对比较系统的经验进行整理加工。历史上的一切科学文化发明,从根源上说,都是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是一切科学文化创作的宝库。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个人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3.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三大战役的胜利,靠的不是某个人的力量而是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浴血奋战。

多媒体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情景。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政治关系,只变革具体制度。不像在阶级社会中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推翻旧的生产关系、旧的社会制度来实现。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何看待人民群众

    1.本部分内容主要是学习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材是分三层分析的。教师可以首先分别分析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以及其重要意义。

学生读94页下探究内容结合95页名言并思考相关问题。

多媒体展示(1)党的群众观点。

    ①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党的群众路线

①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即个重要保证

此内容以结合现实中涌现的优秀共产党的先进事例进行讲授更能使学生从抽象的理论中理解为什么需要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来源:**]

2.多媒体展示时政材料芦山地震以刚发生不久重大的事件作为背景材料,更贴近学生生活,也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

1总理及武警官兵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齐心协力抗洪救灾。

 

2习近平就海南洪灾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四川省和有关部门在继续全力做好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灾民安置的同时,迅速评估次生地质灾害的破坏风险,特别要充分考虑强震和降雨叠加导致次生地质灾害加剧的情况。要组织专门力量,认真排查重点防范区域的灾害隐患,详细制定监测预警、有效撤离和应急救援各种预案,尽最大努力防范次生地质灾害造成新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来源:学科网]

上述的材料说明并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三.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